English

别为工作失去生活

1999-07-11 来源:生活时报 王梅 我有话说

追求“完整”人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。为工作所累,只注重事业成功终究不是完美的一生。关注生活,寻找快乐,记住,生活本来就是你的!不要让办公室的压力把你风化变老,给生命以持久的鲜活,这才是最根本的。

——编者

中年再做一次新鲜人

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,我们拼命地工作,是为了生活;但在实际上,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、主动或被动,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内容和支柱。一旦失去工作,我们不仅会在“物质”上垮掉,同时也会在“精神”上垮掉。而在工作中,由于各种原因,又会使我们时时感受难以解脱的束缚,经受无法避免的挫折,从而体验到深刻的无力感与无奈。

其实,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、好玩的事,值得去发现、去探索、去研究”,而工作只是其中“很小的一部分而已”,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“生活”,失去“自己”。

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触:人到中年,才终于有了生平第一次学习了解自己是谁的机会。

四十岁以前的你,为了工作、为了家庭、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、为了……总而言之,好像有很多的“不得不”,强迫自己扮演一些非自愿的角色。

四十岁以后的你,家庭稳定了,事业也维持不错的基础,然而,却感到过去好像都是为了别人而活,而你自己在哪里?你真的很想为自己做一点事。

你问:“中年转业好不好?”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,一般人到了四十岁前后,通常迈入人生的巅峰期,人格成熟、经验丰富,而且精力充沛,如果觉得以前做得不够,或者是当初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,利用这个人生关口重新调整,去开创另一个生涯,这是很正常的事。

的确,人生每个阶段都在追求不同的目标,就连价值观也不一样了。你在二十五岁时觉得很棒的工作,到了四十岁却不再认为值得眷恋。为何不到别的领域寻找机会,试试身手?

工作与生活分家

《活在当下》这本书中,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:多数人的人格都是分裂的,我们的身体里至少有两个敌对的敌人,一个想要退隐山林种番茄,另一个却想成为一尊受人膜拜的伟人雕像。

有时候,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活得简直像个“双面人”?心里面总是有两种声音不停地在吵架,一种声音说:“我看算了吧!没什么好争的,不如回家算了!”另一种声音却说:“不行,我努力打拼了这么久,我一定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究竟做了什么!”

“双面人”最大的苦恼,就是“工作”和“生活”永远誓不两立。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,又想过着自在惬意的生活。可是,结果总是两头不讨好,往往得到了这个,就得失去了那个。

西洋有一句俗话说:“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,但也可能把他变成禽兽。”你是不是觉得这句话真是说中了你的心事?意气风发的时候,你觉得自己仿佛可以征服天下;沮丧疲惫的时候,你看你自己可能连一只小蚂蚁都不如。

同样一个人,为什么会如此纠葛不清呢?原因很可能出在把“工作”与“生活”混为一谈。其实,工作就是工作,生活就是生活,如果错把谋生的工具当成人生的目标,而且太把它当成一回事,就会把自己弄得一团乱。

“工作”与“生活”是两回事,应该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看待。工作上,不管你是医生、律师、会计、出纳、司机,你演的只是“职务”的角色;而回到真实生活里,你要演的才是“自己”。

每天都活在当下

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,你问自己一个问题:你对这一生觉得了无遗憾吗?你认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吗?你有没有好好笑过、真正快乐过?

想想看,你这一生是怎么过的:年轻的时候,你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;随后,你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;接着,你迫不及待地结婚、生小孩,然后,你又盼望小孩快点长大,好减轻你的负担;后来,小孩长大了,你又恨不得赶快退休;最后,你真的退休了,不过,你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……你突然发现,正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,可是,怎么生命就这样要结束了?

其实,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吗?他们劳碌了一生,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,为未来做准备,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,却忘了把眼光放在“现在”,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,才恍然大悟“时不我予”。

佛家常劝世人要“活在当下”。到底什么叫做“当下”?简单地说,“当下”指的就是:你现在正在做的事、呆的地方、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;“活在当下”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、事、物上面,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、品尝、投入,并且经历这一切。

没有“活在当下”,就算得到再多,人们也不会觉得快乐,不仅现在不够,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够。他们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“以后”,而是在“此时此刻”,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,不必费心等到以后,现在便已拥有。

从休闲中伸张自己

放眼望去,很多人虽然只有三十五岁,却活得像六十五岁,毫无生气,被工作压得连脊背都直不起来。

证据显示,愈来愈多的人渴望过安定、不匆忙的生活。很多社会学者宣称,九十年代是告别工作狂的时代,该是休闲登场的时候了!

的确,健康的员工比较快乐,也比较具有生产力。比起八十年代“嗜工作如命”的风潮来说,现在的员工对“工作观”产生了不一样的态度,他们坚信:休闲与工作同等重要,他们试图用休闲来躲避压力与过度疲劳。

长久以来,休闲一直是被人当成工作的“负面”,而不是“另一面”,很少有人把它视为一种正面的活动。凡是重视个人兴趣、喜欢玩乐有大量嗜好的人,总是饱受“浪费时间”、“不务正业”的指摘。

心理研究人员发现,休闲赋予人的力量甚至可以超越工作世界的种种束缚,创造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。

当人从事休闲活动的时候,暂时抛开了工作上的问题,精神意识得以解放,而且能保持思维肯新,更富创造力。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,他们从休闲中学习了新的经验,同时发现了自己其他的潜能,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。

要真正表现杰出,就不应该只把活动范围局限在办公室里。“休闲”不是浪费,而是再创造,让你知道你的生命里其实还有很多的“可能”,只把重心固着在一件事上面,这才是浪费生命。

摘自《快乐做自己》有删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